“除夕有‘飯搭子’嗎?”“蹲一個大年初一逛燈會的‘搭子’!”臨近龍年春節,社交平臺上尋找“過年搭子”的年輕人愈發活躍。今年將留守北京過年的沈女士就是其中一員,“一個人過年太冷清,除夕夜想找‘飯搭子’們吃個飯、聊聊天”。(2月7日中國新聞網)
近來,搭子社交受到不少年輕人追捧,從吃飯,到運動,再到出行,主打一個“萬物皆可搭”。搭子之間,志趣相投、目的相近,雖然只是臨時伙伴,但卻可以彼此支持、精準陪伴。更重要的是,人們不用付諸太高社交成本,就能夠滿足自身在特定場景的需求,何樂而不為呢?而對獨在異鄉過年的人來說,找個臨時搭子既能緩解孤獨,又能拓寬朋友圈,的確不失為一項選擇。
事實上,“搭子+過年”也是一種新“年味”。從前,過年的幸福感更多來自闔家團聚、共話家常的場景,串門拜年越多,年味似乎就越濃。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過年主理人”,對過年的形式和內容也有了更多嘗試。比如,財神冰箱貼、擺件,轉運文案手機殼成為年貨“新三樣”,掌勺年夜飯、漢服逛花市、春節限定Citywalk榮登新年“三件套”。不斷更新的過年方式,無不說明年輕人對“年味”有了新的理解和探索。由此看來,當搭子遇上過年,也是年輕人“花式”過年的一個縮影。這種方式,既基于傳統節日,又探索了新的形式,不正是一種打開思路、創新求變的見證??。ㄢ諄喣校?/p>
[編輯:
董磊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