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濃縮的文化、生動的歷史。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被稱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在這里,古樸的巷道、清淺的溪流布局相宜,精巧的庭院、精美的雕刻相映成趣,家家戶戶門前的大紅春聯更是在青磚黛瓦間點綴出徽州地區獨特的年味兒。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售賣徽硯的店鋪前,“亦文亦詩亦風雅,半耕半讀半絕塵”的春聯散發著淡淡書墨香,徽風古韻的民宿外,“燈火深時書有味,墨花誠堪字生香”的春聯透著古鎮煙火氣……
“在徽州地區,楹聯文化成為徽州建筑當中的一大特色?!边@個春節,黃家平在西遞經營的民宿生意火爆,前來旅游的客人絡繹不絕,他向客人介紹起徽州文化更是滔滔不絕。
在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房屋內拍攝的楹聯。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徽州自古文風昌盛、教育發達,楹聯文化是徽州家風文化的體現,西遞全村300多戶居民,都把祖傳的家風楹聯高掛在家中大廳,既是裝飾,也傳遞著禮教和家訓?!摈鹂h西遞鎮政府黨政辦主任鄭芝燕說。
這些楹聯或言讀書、或言農耕、或言修德、或言齊家,蘊含著教化育人、立志言身的思想之光。
“透過楹聯中的佳句妙語,我們能夠細細體味徽州人的人生哲學,這些散落在各處的楹聯,似乎講述了每一棟建筑和它主人前世今生的故事?!被罩蓍郝撟寔碜陨虾5挠慰陀萘⒘粱匚稛o窮。
在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一座名為“大夫第”的建筑,墻角被人為地削去,石雕門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新華社記者周牧 攝
在黃山,古建筑是德育教化的生動場所,也是徽州文化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厚重載體。
西遞村中心有一座名為“大夫第”的臨街亭閣式建筑,建筑的墻角被人為削去、側面繡樓向后縮退了一大步。相傳清代道光年間,開封知府胡文照回西遞修繕祖居時,考慮到行商走販拉貨挑擔不易,主動將正屋外的墻角削去三分、側門墻界后退半米,在門額題寫“作退一步想”五個字。這一做法被鄰里紛紛仿效,這一建筑形式也成為徽州“和”文化的實物見證。
在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拍攝的胡文照祖居,其中的九思堂現作為“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新華社記者周牧 攝
如今,胡文照故居被修繕一新,成為“作退一步想”特色調解工作室。源自孔子“君子有九思”的“九思堂”牌匾掛于廳堂正中,天井里曾經寓意“團圓”的合歡桌被解讀為意蘊更深刻的“和合桌”。
“現在,‘和文化’早已經成為我們當地人的情感認同和道德習慣,也將會長久地流傳下去?!蔽鬟f鎮西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傲立說。
策劃:楊俠、楊玉華
文字記者:劉美子、汪海月
視頻記者:周牧
海報設計:夏園園
報道員:徐劍、汪澄、施亞磊